义上, 问题行为可称为“不正常行为”, 由于正常行为与不正常行为是一个连续体, 连续体的两端是正常和不正常, 而绝大多数的幼儿行为都属于两者之间的某一点, 因此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行为, 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因此父母正确认识、评价和对待孩子, 设法了解孩子的心理, 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2. 在科技日益发达, 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 即使高学历的人, 如不继续学习,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所以家长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与幼儿园教育协调配合,共同教育好下一代,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3. 幼儿的行为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小班可能是幼儿饮食发展的关键期, 大班可能是幼儿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而整个幼儿园时期都可能是幼儿睡眠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善于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在适当的时期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参考文献: [1] 刘国华, 张桂英. 在园幼儿问题行为调查[J].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03 (1). [2] 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 9. [3] 俞国良,辛自强.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4] 关颖, 刘春芬. 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4): 47-51. [5]Lerner TA, et al.Preschool behavior can predict fu-ture psychiatric disord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 , 1985 ,( 24): 42-48.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 2014C144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