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饭,问我有什么办法。我当时也着急就给那个孩子定了个目标,我说如果你能正确处理好你的好感,并且克制自己努力学习考进前 300 我就答应你坐回原位。想不到这个孩子就像变了人似的,卯足劲学习。我每看书中举的效应我都能想到教育中的实例,咀嚼中感受到教育的智慧,也对过去处理方式的不当感到汗颜。喜欢这本书中提到的种种效应,更喜欢作者在课堂研究中提到的“扎根”二字。课堂研究需不懈的追求,书中一例说于漪老师坚持数年的教学风格“一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让我感慨。我每次备课时都偷懒逮到教参书就看,从来没有真正独立想过一篇课文应该怎么上。反思也是形式形式,真得我感到自己的不足,难怪教学上总是没有长进。“扎根”在备课时就要打好功底,第一次不看任何参考资料,根据课文独立理解,自己写写详案,理解清重难点。第二次在前一轮的基础上,广泛地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照个人教案,吸收参考资料中精彩内容,补充原有教案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关注“我有人无”的内容, 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二个教案。第三在班级执教后,结合课堂生成再改教案。这一个备课都是这么一个艰辛的过程啊,我总是得意于自己干事的麻利,原来麻利中少了一道工序那就是打磨。我把整本书翻完后我真是不想写这样一个读后感,如果我要写下去,我可以把书中罗列的教师每个基本素养对照把自己数落一番,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我真的不敢对照自己看,对照自己写。若是这么写下去,我想这是一本忏悔录。我想学校本意并不是让我来忏悔自己过去的不是,而是让我抹去瑕疵,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走出自己精彩的教师之路。说实话拿到这本书后大体看下目录真是不愿读,读完之后真是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去写,我想这正是自己懒于阅读,懒于写作的陋习所导致。整篇文章我是在忏悔,希望庸俗的我在停笔一刻能够觉醒,踏踏实实走下去。这条路不需要精彩,只要无愧于“教师”二字即可。二中实验学校夏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