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四书》德育方法与当代高校思政教育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中国历代志士仁人层出不穷。从方法论的角度抽象继承来看,榜样示范在古代道德教育中效用是十分突出的。 3.循序渐进、积善成德的持续培养方法这一方法包含了道德教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道德习惯的自然养成及内化接受过程的重要性。儒家对道德教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强调从小开始,至老而不辍,并为这一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积小善成大德的持续培养过程。 4.环境渗透、制度规约的熏陶管理方法人所处环境的道德状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儒家认为,家庭教育环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其重点在于孝德的培养。儒家文化历来有注重孝道的传统,认为孝德是一切道德之本源,也是一切道德实践的起点。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好的环境,朱熹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儒家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以道德教人,教师首先要育人之德,所以, 教师必是道德品质十分高尚之人。以上方法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缺一不可。一方面中华传统道德修养理论肯定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并与尊重人格价值的思想观念相联系。儒家把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儒家从这一重要观点出发,塑造人的道德观念,实施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重视养正操作,强调道德践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理论按照立志、存养、践行等知行统一的养正程序,不仅让修养者反省,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还有利于增强道德修养的自我约束力。分离了, 而不是把德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杜威曾指出: 只要学校“与社会脱离, 学校里的知识就不能应用于生活, 因此也无益于品德”[15](P377) 的形成。这种情形导致学以讲授、示范、奖惩为具体教学方法的传统德育所坚持的是规训方法论,也就是说, 所有德育方法的实施均潜含着规劝、训示的德育目的, 反思规训方法论, 必须探究支撑该方法论的人性论认识及其德育指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