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生产。Р1.6 方坯连铸机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Р1.6.1 方坯连铸机在国外的发展情况Р钢厂全连铸的实现是连铸技术成熟发展的体现。建立在炼钢——钢水炉外处理——连铸组合优化基础上的全连铸生产体制已成为高水平现代化钢铁工业生产的综合标志。国外最早实现全连铸的炼钢车间是前苏联的新里别茨克钢铁厂的电炉车间(1979年)。1966 年该厂新建了第一转炉车间,并最早开创了连铸与氧气转炉相结合的先例。1979年,该厂又新建了第二转炉车间,并配置了弧形连铸机,使两个转炉车间实现了全连铸,年产量达到了 800 万吨。但是,由于前苏联的炼钢生产一直以平炉为主,氧气转炉炼钢发展迟缓,因此,限制了连铸的发展。70 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后来居上。尤其是日本,60 年代后期才从前苏联,德国等国家引进连铸技术,接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消化吸收和研究开发,促进了连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但是,日本在 70 年代前,连铸机主要设置在电炉钢厂,以生产小方坯为主,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几乎没有连铸机,因此,连铸比很低。70 年代后,经过两次能源危机,使连铸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法国也是开发研究连铸技术较早的国家。但在 70 年代以前发展非常缓慢。70 年以后发展加快,连铸比迅速提高。美国的连铸技术是与康卡斯特公司和日本设备制造厂家合作发展起来的。80 年代以来发展速度缓慢。80 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连铸技术的发展,首先是增加连铸投资,其次是把发展重点放在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板坯、大方坯及组合式连铸机的建设上,使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连铸比很快得到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全国的连铸比。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全连铸的钢铁公司和钢厂,如:麦克劳斯钢铁公司,韦尔顿钢铁公司、WCI 钢铁公司等。德国是研究试验制造和应用连铸机最早的国家,也是连铸技术发展的重点基地。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推向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