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三、历史沿革 1、《五十二病方》“心痛”。《黄帝内经》“心痛”、“心病”、“真心痛”。马王堆医简《养生方》:“以右足践左足上。除胸痹、食热呕”。《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2、《金匮要略》首题“胸痹”病名。《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扶阳、通阳为法。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 3、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胸痹的证候特征也有论述。提出: “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胸痹心痛,天井主之”。 4、金元时代丰富了本病的治法:组方配伍多以芳香、辛散、温通之品,兼用气、血、阴、阳之品。如:危亦林在其《世医得效方·心痛门》用芳香温通的苏合香丸治疗“治卒暴心痛”。 5、明以前多将心痛与胃脘痛相混, 如《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明确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死血心痛, 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 6、清代,陈念祖《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至今沿用不衰。四、病因病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衰转归及预后 1、寒邪内侵《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而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素体阳虚寒邪侵入痹阻心脉胸阳不展胸痹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