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途径,也是个体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5)保持人格的完整与稳定。人格是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影响着人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概述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健康人格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够正视自己,正视过去,面对现实,注重未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积极心态,激励自我,健全人格。(6)心理行为与年龄相符。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应与生理发展阶段相符。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若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阶段特征,视为心理异常的表现。三、心理健康评估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概述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3.人格的稳定性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发展、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除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之外,还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原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长期实践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是根据一般教育的特殊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确立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有:(一)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特征,以及它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