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轮状病毒性肠炎课件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ppt  |  页数:16 |  大小:900KB

文档介绍
主要感染成人,C群主要引起散发病例,D、E、F、G群主要感染各种动物。流行病学传染源RV有很高的传染性,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后1-3天便有大量的病毒自大便排出,最长可达6天 传播途径?经粪-口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呈水型暴发流行。新生儿RV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在6个月~2岁儿童,4岁以上少见流行特征?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秋季最多,夏季最少,热带地区全年均有发病。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选择性感染及破坏小肠成熟的上皮细胞,使绒毛变短及脱落,造成肠粘膜损害,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肠液及电解质在肠内大量积聚。非结构蛋白4(NSP4)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产生类似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临床表现潜伏期1~3日大多症状轻微,少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上感症状发烧、咳嗽、咽红、流鼻涕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随后出现腹泻,常伴呕吐等症状。腹痛、腹泻每日腹泻5~6次,多则10~20次。大便呈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不含血或黏液,无腥臭味。因含胆汁较少,大便颜色较淡,故又称为“白色腹泻”。临床表现半数患儿会在病程的初期出现呕吐一般不超过3天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偶有少量白细胞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常用的免疫方法有酶免疫测定(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诊断临床表现潜伏期较短,起病较急,表现为腹泻,水样便,部分患儿可伴呼吸道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出现相似的肠道症状患者实验室检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