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因为操作导致的皮肤损伤,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护理结局】1.正确执行护理技术操作,保持患者皮肤完整性。医源性皮肤损伤逐渐减少。1.掌握胶布的粘贴和揭除技巧。预防粘贴胶布引致的张力性水疱和揭除胶带引致的非张力性水疱。2.加强静脉治疗和静脉输液患者的管理。防止液体外渗,尤其防止细胞毒性药物及其他高危药物外渗。3.正确使用保暖装置,热水袋,热水瓶,取暖器,暖风机及湿热疗法等,控制温度,限制使用时间。老年、循环不良、感觉减退或迟钝患者,水温在50℃以下。4.给患者进行红外线、微波、频谱、熏蒸、炙疗、拔火罐等物理治疗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章,控制好时间、强度,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避免热损伤。5、加强监护仪附件使用的日常管理。避免导联紧贴患者皮肤,定时更改电极膜的粘贴位置和夹血氧饱和度的手指,采取双臂轮换测量血压,降低皮肤受损的几率。6.正确使用各种消毒溶液,预防高浓度溶液的化学性皮肤损伤。7.正确使用便盆。不可硬塞或硬拉便器,必要时要便器边缘垫软纸或布垫,预防骶尾部皮肤损伤。8.教导使用石膏的患者,勿用任何物品搔抓石膏下的皮肤。适当时在石膏粗糙边缘放置棉垫。使用夹板固定患者在受伤处放置棉垫保护皮肤。9.为患者提供身体约束时,检测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注意约束肢体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10.为卧床患者翻身时或更换卧位时,不可拖拉,以免损伤皮肤。11.为手术患者备皮时,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刀片损伤手术野皮肤。12.应用皮肤工具确定患者皮肤破损的危险性。13.监测并记录皮肤情况。上报医源性皮肤损伤。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给药过程中,部分药物没有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漏出或渗出血管以外的组织,从而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缺血、溃疡甚至坏死等反应或并发症。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1.生理解剖因素①血管硬化或脆性大②小儿血管壁薄、管腔细,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导致液体外渗③血管太过于表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