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发病率从1992年的0.3%攀升至2004年的3.8%。韩国Jung等对1609例胃镜检查者调查发现其中0.4%是EE患者。流行病学近年来,EE患病率及发病率均有所提高,多于夏末及秋季诊断,可能与空气中的过敏原有关。在过去60年里,EE发病率的提高与内镜检查数量相平行,因此,患病率的提高到底是该病的发病率的真实反映,还是更多的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报道有所提高,尚不明确。目前,中国尚无完善的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0%的EE患者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目前的观点是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介导导致了EE的发生。发病机制EE患者的食管黏膜有骨髓来源的嗜酸细胞(EOS)浸润,EOS可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参与免疫反应。包括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能使食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等症状。EE患者中过敏原通过环氧合酶-2(Th2)介导白介素-13的高表达,继发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提示Th2相关免疫反应在EE发病中的作用。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发现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6、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l、白介素-5等均在E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提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发病。EE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男性居多.有明显性别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EE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EE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婴儿EE可表现为哺育困难及发育迟缓等非消化道特异性症状及胸痛、腹泻等。儿童EE的表现多种多样,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反流样症状(烧心、反酸)、呕吐、腹痛、吞咽困难及食物嵌顿,并且这些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更加常见,反流样症状、胸痛、腹痛较少见,成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性的吞咽梗阻及食物嵌顿,有研究表明50%食物嵌顿是由于EE所致。(进食梗阻)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及体重减轻。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