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并不熟悉,所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4、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自主交流,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的原因。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知道课题的意思,适时出示课件,了解周恩来。周恩来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深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1898年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忙碌。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伟人,与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是分不开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2、检查生字。3、找与课题中华崛起相反的词语。(中华不振)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了可糟了。没地方说理去!”“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1、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中华不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老师抓住“闯”字,指导朗读,体会租界的不合理。2、抓住“大不相同”:租界是什么样的,别处又是什么样的?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风人群中有个衣衫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1、你读了这段话,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妇女在哭诉着什么呢?巡警是怎么训斥的?3、假如你就是围观的中国人,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