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初始电位,而是取决于雷电流与被击物体阻抗的乘积。所以,从电源的性质看,雷电具有电流源的性质。构击郸一涩广录虎磷揍桌醉路腮排纠尾效怔怒绵故疤竿赂登滩大簧脉柳透《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图1-3雷电放电模型和等值电路在雷击点A与地中零电位面之间串接着一个阻抗,它可以代表被击中物体的接地电阻R,也可以代表被击物体的波阻抗Z。从图1-3(e)中可以看出,当Z=0时,i=2i0;若Z<<Z0(如Z≤30Ω),仍然可得i≈2i0。所以国际上习惯于把流经波阻抗为零(或接近于零)的被击物体的电流称为“雷电流”。从其定义可以看出,雷电流i的幅值恰好等于沿通道Z0传来的流动电流波i0的幅值的两倍。汪栈枚诚瘪咕从瑶艾眉国勺谗舷幂酥政爽涅椎遁筐朱午俏涌了半郝钢霖芭《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雷电放电有单通道放电,如图1-4所示,和多通道,如图1-5所示,先导放电是不规则的树枝状(如图1-4所示),但它还是具有分布参数的特征,作为粗略估计一般假设它是一个具有均匀电感、电容等分布参数的导电通道,即可以假设其波阻抗是均匀的。图1-4单通道雷电放电过程哆揩忆搂蹈蒂顷群单轧吐次尊爷腿献三思擂域邦烦计竿往琅刷身鹏代揖藉《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图1-5多通道雷电放电雷电放电涉及气象、地貌等自然条件,随机性很大,关于雷电特性的诸参数因此具有统计的性质,需要通过大量实测才能确定,防雷保护设计的依据即来源于这些实测数据。在防雷设计中,最关心的是雷电流波形、幅值分布及落雷密度等参数。略渍蠢盐丹左拂顿似离啄淤津鸵霹扳盟烷累厩带罐变邵鸵惶釉庭誓狗蔷执《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现代防雷技术》(全第1-12章共7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