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标本凝血原因分析与对策Р小儿Р血标本Р凝血Р关键词Р小儿血常规检查特点Р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基本内容之一。临床上采集小儿血常规标本,常发生肉眼不易察觉的血凝块或血标本凝固,使得检验结果不准确需重新抽血,这不仅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给患儿造成再次抽血的痛苦。Р通过对本院2008年一年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的调查分析,现??将影响因素及对策,报告如下。Р一般资料Р选择我科2008年1~12月期间检测血常Р规的患儿132人,其中, 1~3岁患儿86人,Р3~7岁患儿46人。Р方法Р使用真空采血管(含EDTAK2)采集小儿血常规标本,常规消毒皮肤,找准血管,刺入针头,见回血后,另一端插入已备好的采血管,采血完毕,拔出针头,采用大面积按压法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将血标本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即可。Р结果Р发生标本凝血12份,其中;1~3岁8份;Р3~7岁4份。Р诱因分析Р客观因素? 多种因素导致抽血困难? 采血器具不合格? 主观因素? 护士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Р凝血因素Р由于小儿静脉暴露不充分,且肥胖患儿较多,操作时找不到理想的血管,而导致抽血过程不顺利或针尖刺到血管后回血少许,再次刺入血管抽出,致使血液在注射器中已部分凝固;3岁以下小儿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血管细小,静脉压力不足,使采血时间延长,导致凝血。Р采血器具因素Р采血器具不合格: 漏气、负压不够使血流缓慢,靠挤压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间断地被挤入采血管内,采血时间延长,造成凝血;真空采血管内抗凝剂剂量不足,血标本与抗凝剂未完全混匀,未能起到抗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