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医内科学--中风教学文稿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392KB

文档介绍
治疗、判断病情的轻重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其中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明代张介宾明确提出“中风非风”说,认为中风乃“内伤积损”所致。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证和脱证。清代医家叶桂、沈金鳌、尤在泾、王清任等丰富了中风的病因病机,形成了“水不涵木”、“因痰而中”、“肝风内动”、“气虚血瘀”等病因病机理论和比较完整的治疗法则。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肝阳化风、气血上逆、直冲犯脑。目前对中风的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方法,疗效也有了较大提高。Р本病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脑卒中大体相同,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Р知识链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 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亚型分类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标准。根据该标准提出的大、小血管病变学说在脑梗塞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93年公布以来,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该标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五个亚型:?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 (2)心源性脑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为“腔隙性脑梗塞”);? (4)其他明确病因所致的脑卒中;? (5)不明原因脑卒中。? 该分型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其研究者内部一致性好,当联合MRI(DWI)和MRA时,其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和小血管病性脑卒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另0达至4 89%牙口10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