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二语言习得相关概念对儿童语言教育启示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pt  |  页数:25 |  大小:107KB

文档介绍
ticalPeriodHypothesis(2)Long(1990)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6岁以后开始学习,不可能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音能力(native-ent)。同样,学习者在关键期后也很难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法能力。Scovel(1988)的研究证据表明,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音能力的关键期是12岁左右。支持语法能力获得的关键期的证据似乎还不明确。学者们的共识:儿童辩音能力强,年龄大的学习者或成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最终习得水平上不及关键期前开始习得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动物实验“野孩”实验儿童实验第二语言获得实验关键期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学者对关键期的共识儿童语觉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0~12岁左右,而最佳年龄段则是0~9岁。先天遗传能力与生长发育关键期有关。在“听、说、读、写”四种言语能力中,只有“听、说”才主要是先天遗传能力,而“读、写”则主要是后天习得能力。在关键期内,外语教学应当重点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打好语音基础。中介语Selinker(1992)指出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语言迁移的现象是大量的。Interlanguage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它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中介语随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而发展。由于学生有使用中介语的过程,犯错误是不足为奇的。中介语研究的基本目标是揭示学习者个人差异、原有知识、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中介语的影响。迁移Ellis(1986)指出:环境(Setting)和学习阶段(StageofDevelopment)对迁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自然的外语习得环境下,学生注重交际的内容,母语知识的负迁移比在注重语言形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要小。初学阶段由于缺乏目的语知识,母语知识的负迁移可能较多。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犯的错误51%来自母语干扰(Ellis,1986:2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