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Р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Р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106 /L,体温大于38.3℃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Р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Р发热的定义Р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Р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Р24小时内下午体温Р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Р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Р略高于正常Р波动范围<1℃Р(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素? (IL-l)、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脑? 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 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 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船肌阵缩(临床? 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 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 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 发热。Р2.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 血、炎症等;Р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Р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 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