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敬重他人、美化自身行为规范与准则。礼貌: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动作、语言、表情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行为规范,如尊称、主动打招呼、道谢等。礼节:指在交际场合人们相互问候、致意,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如挥手致意、握手慰问、亲切拥抱等。二、礼仪的起源祭祀说:即认为礼仪源于祭祀,它是原始人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规则,后来才逐渐发展为调整相互关系的风俗习惯。风俗说:即认为礼是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进入文明社会后,由所谓的“圣人”加以改造,变成系统的礼。父权制说:认为是为了划分尊卑贵贱的需要,类似于家长制的说法。需求说:即认为礼仪是人类交往中逐渐形在和发展的,是源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二、礼仪的起源例1:握手之礼起于中世纪的欧洲。而当时恰是身着戎装的骑士侠客盛行的时代,一个个头顶一顶铜盔,身披一身铠甲,腰挂一柄利剑,就连一双手也罩上了铁套,方以示人,这身豪气,让人敬而远之。可见了亲朋好友怎能还这般冰冷待人,于是免去铜盔,脱下铁套,与之握手,同时表示我的右手不是用来握剑杀你的,这正是握手之起源。三、礼仪的特点时代性地域性具体性时代性例:20世纪初,欧美少妇遛狗:在20世纪初,在欧美如果有一位少妇外出遛狗,将被视为极大地丧失风度,有辱礼节。即使那狗很有“教养”,同样证明少妇是没有教养的。但是20年之后,欧美遛狗成风,成为最有风度的少妇,最有风度的行为。地域性法国人、德国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中国人忌讳数字4,喜欢数字6、8,期待并喜欢轻松的星期五。具体性孔子在本乡本土上十分恭顺,好像不能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朝廷上,有意见便明白而流畅地说出来;上朝之前,若君主没来,他同下大夫讲话,温和而快乐;他同上大夫讲话,正直而恭敬,君主已经来了,恭敬又不安,表现出行步安祥的礼节。学生同老师说话,尊敬客气;和同学说话,快乐自如;在讲台上说话,正式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