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425KB

文档介绍
程观?( 四)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 五)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Р( 一) 后现代主义教育模式Р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是在人们为了使教育适应“后工业社会”,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而言,现代教育可以归结为“精英教育”,其背后隐含着近现代西方文化征服自然、追求理性至上以及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科技基础、以“知识经济”为经济特征及倡导学习化社会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种“后现代教育”的教育模式随之出现了,它展示了与现代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可以归结为“全民终身”( 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终身教育”( 强调终身学习) 、“主体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及“通识教育”( 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等。这些观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Р( 一) 后现代主义教育模式Р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柯温(curwen) 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构建了他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教育制度的模式理论,指出后现代教育制度模式的特点是:一是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于是国家构建了一种允许多样化、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进而,甚至有的国家把教育重新界定为培训”。二是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变得多样化了,即“教育模式不再是工业的了,而成为后福特主义,即时生产”;与此相对应的是, “大学不再是制度的顶点,不再传承文化信息,它成为愈益开放的场所”。国外的比较教育专家认为: “后现代教育模式思想和后现代性的理论化的核心在于教育模式的崩溃:受教育者的观念、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教育信息资源的限制和控制、大量文献的观念、叙述和逻辑中心主义的规则”。而这些正是后现代主义所醉心描述的“非中心化”、“多元化”、“零散化”等新的世界景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