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诗歌的语言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pt  |  页数:71 |  大小:1443KB

文档介绍
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Р趣味思考Р轻风扶细柳Р淡月失梅花Р“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Р关于"推敲"的典故:? ?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Р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Р(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Р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Р(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Р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