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自媒体时代与德育[PPT课件]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  |  页数:15 |  大小:1855KB

文档介绍
意义? 新媒体出现后,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微博对许多重点、热点事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不仅是对社会,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推动。在新媒体推动之下,传统媒体不得不变得更快、更敏感,甚至在管理方式方面,管理部门也不得不给予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自由、越来越大的空间。“全民皆记者”有助于让更多的老百姓向公民的方向转变,开始更多地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当很多的民变成公民,那这个世界和这个国家就将变得不再一样。Р日前,“微博女王”姚晨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公民姚晨’更适合我,我尽量不在微博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个很讨厌,我有时候想,凭什么我一定要去保持客观呢?但那么多人围观你,我没办法矫情地说,‘这既然是我的微博,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番话无疑体现了姚晨的公民精神。她还说:“我是一个自律的自由撰稿人”。公民生活是服从规则控制的生活,从自由表达到自律言说,正体现了对公民生活的认同。公民之所以要审慎发言,是因为任何失去理性的情绪宣泄都是对自我话语权利的戕害,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网络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和扩展了公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它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超越法律界限、道德底线的言说在网上蔓延,形成了某种话语狂欢,也堵塞了网民成为公民之路。网络时代,既要关注网络舆情,又不能忽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特别要注意不能夸大网络舆论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毕竟,网络表达并不是经过全面调查、实证分析、周密论证而得出的结论,网络意见必须借助理性才能够转化成推动实践的力量。网民对社会现象发表批评意见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其中不乏主观臆断、人云亦云等。网络既能促进沟通,也可能会加深隔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