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亦圣人之徒也。附之以正统,亦孔子与齐桓、仁管仲之意欤?奚为变统?取之不以正,如晋、[南朝]宋、齐、梁之君,使全有天下,亦不可为正矣。守之不以仁义,戕之不以正,如秦与隋,使传数百年,亦不可为正矣。?夷狄与中国,女后而据天位,治如苻坚,才如武氏,亦不可继统矣。?二统立,而劝戒之道明,侥幸者其有所惧乎?此非孔子之言也,盖窃取孔子之意也。([明]方孝孺:《释统上》,[明]程程敏政编《明文衡》)Р“前三代”:?夏商周--“仁义而王,道德而治”?“后三代”:?汉唐宋--“智力而取,法术而守”?“取之不正者”?篡臣、贼后、夷狄?篡臣:如晋、宋、齐、梁之君-- “乱伦”?贼后:如武后--“乱伦”?夷狄:如苻坚--“乱华”?方孝孺在正统论上最大贡献是加进了华夷之防思想Р(3)以文字狱威慑士人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明史·刑法志》);Р(4)以修书拉拢士大夫Р解缙等编《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类书。明成祖永乐时,解缙等奉敕编纂,始修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永乐五年(1407),参加编辑者达2169人。全书收集重要图书典籍达七八千种,共22937卷(含目录、凡例60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仅目录就有几百卷之多。编排依《洪武正韵》韵目,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天文、地理、医卜、戏剧、评话、工技、农艺等各类著作。《永乐大典》的撰成,在我国文化史上,确乎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当时来说,确是我国文献的渊薮,空前庞大的“百科全书”,元以前佚文,多赖之保存。Р(5)纠心性命之,忽视史学Р纠心性命之学:?明薛瑄:“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薛瑄传》)?明杨守陈:“学之本在道德,而功业、文艺无非末耳。”(《杨文懿公集·临海县学记》) ?史学不受重视?整个明代始终没有大规模的修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