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消化道类癌课件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肠类癌三、空回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20%~30%,占小肠恶性肿瘤的一半,产生5-羟色胺、P物质等。多数发生在远段回肠,肿瘤在1cm以上时,可以侵犯肠系膜,使系膜皱缩、肠管成角,出现肠梗阻。肿瘤常在1~2cm之间,肿瘤2cm时即表现为恶性,40%的病人为多发,约20%的患者有类癌综合征表现,常提示肿瘤已发生肝转移。肿瘤的大小与转移发生率成正比,肿瘤>2cm时,转移发生率达85%。阑尾类癌四、阑尾类癌 80%~90%的阑尾肿瘤为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一半,大多数为嗜银性,产生5-羟色胺、P物质等,亦有少数为非嗜银性。多数发生在阑尾的尖端,70%~90%的肿瘤<1cm,4%~25%为1~2cm,2cm以上者少见。类癌综合征少见。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侵犯阑尾系膜与预后有关,转移常发生在2cm以上的肿瘤,但发生率为1.4%~8.8%。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100%。结直肠类癌五、结直肠类癌右半结肠为好发部位,患者常有腹痛、体重下降。结肠类癌局部转移发生少,而远处转移率相对较高。? 大多数直肠类癌很小,有50%患者可出现便血、排便困难、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即使有肝转移,直肠类癌也少有类癌综合征表现。但在北京协和医院的19例直肠类癌中有3例出现类癌综合征,均为晚期病例。良性行为的类癌常被完整的直肠粘膜所覆盖,少有出血,当肿瘤表现为恶性时,往往因粘膜溃疡而出血,因此,便血常常预示肿瘤的恶性倾向。发病机理类癌细胞可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及前列腺素等。1.5-羟色胺来源于食物中的色氨酸。在正常情况下,色氨酸有99%被机体利用,形成烟酸或烟酰胺,只有1%被胃肠粘膜细胞利用生成5-羟色胺。5-羟色胺存在于胃肠粘膜,仅有少量在血小板及脑细胞内。在发生类癌后,食物中的色氨酸有60%在类癌细胞中转变为5-羟色胺,因此在类癌患者血液中的5-羟色胺有明显的增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