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春秋》的论文集,名叫《春秋繁露》。Р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名冠群儒,此三篇较系统阐明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谴论”等思想,特别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Р一、人副天数论?1、天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春秋繁露·顺命》?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广大无极,其德昭明,历年众多,永永无疆。《观德》?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相生》Р2、天人关系:人副天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为人者天》?“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为人者天》Р人副天数:数,是指天与人在构成的各个部分上的数量指标。副,即符合,即人数符合天数;也可以说人即是天的副本。人对天的模仿是包括形体躯干和情感意志在内的全方位的。Р二、天人感应论?理论依据:? “气同则会,声比则应”的“同类相动”,其原因就是由于两种事物在“数”上“相副”,使他们在结构上是相似的,在种类上是相同的,因而在功能上是相通的。Р表现形式:? 天人感应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它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Р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必仁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