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A评价课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48 |  大小:5839KB

文档介绍
CTA 评价济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周鹏内容提要?前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T 表现? CTA 优势与不足前言?脑血管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 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 )占 80% ,多为非致命性,但致残率很高,存活的患者中 70-80% 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流行病学研究: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 2000 万?每年有 150 万~200 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 ?每年死亡人数 150 万; 20% 25% 30% 15% Others 10% 70% 动脉粥样硬化: ICVD 主要病因?以往血管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 TIA 或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且为手术适应症制定的重要依据; ?但是 1、部分颈动脉狭窄病人从斑块开始形成到管腔闭塞全过程均未出现 TIA 或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2、部分颈动脉“轻度狭窄”的病人即出现 TIA 或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血管狭窄程度并非为解释症状的唯一指标,认为狭窄处斑块的性质与血管狭窄程度同样具有诊断价值。狭窄= ? 事件? 1989 年, Muller 等提出了“易损斑块”的概念,即具有破裂倾向的粥样硬化斑块,并指出此类斑块通常具有大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及巨噬细胞浸润。? 2003 年, Naghavi 等完善了易损斑块的定义,将其定义为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极有可能快速进展的“罪犯斑块”, 涵盖了各类具有形成血栓和/或快速进展风险斑块的形态学特征。病理特点: ?●脂质核心(>40%) ●薄壁纤维帽?●斑块内出血●散在钙化?●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化?●表面溃疡●血栓形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