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幻灯片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  |  页数:23 |  大小:258KB

文档介绍
蚴后也可发生。不同患者对血吸虫感染反应不一,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可能与宿主的遗传特性有关,一般认为,宿主后天获得的对血吸虫病感染的免疫状态,对临床征象起更重要的作用。疫区居民长期反复小量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对成虫尤其是虫卵不产生强烈反应,因而临床症状轻微,患者生活及劳动力如同接近正常人,相反,流行区以外的居民突然进入流行区接触疫水,则常出现急性感染症状,来势凶猛。?1.感染史: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均有明显得接触史。患者以来自非流行区的青壮年或流行区的儿童多见,急血病人均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一般发生于春、夏、夏秋之交,发病多在夏季,以6—10月为高峰。感染方式以游泳、戏水、捕鱼虾、抢收、防汛等全身大面积长时间接触疫水为主。故特别强调询问病史。?2.尾蚴性皮炎: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痒,无痛,数小时至2—3天内消失。?3.潜伏期:从接触疫水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各家报道不一,80%以上在30—60天,平均40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最短14天,最长84天,大多数病例出现在35天以后。此时血吸虫已交配产卵,血液中出现大量虫卵抗原物质。?4.发热:发热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判断病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发热的高低、持续期限与感染度、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其他全身症状大致与发热平行。发热的三个类型?1.低热型也叫轻型,体温很少超过38℃,全身症状轻微,可自行退热。在慢性血吸虫病重复感染时常出现这类发热。?2.间歇型与驰张型,占大多数,也叫中型。典型者午后体温上升,临晚可达40℃,午夜后体温降至正常或38℃以下,常伴畏寒、多汗、头昏、头痛。热退后自我感觉良好。?3.稽热型:出叫重型,体温持续在40℃上下,波动幅度较小,可伴神智迟钝、昏睡、谵妄、相对缓脉等毒血症症状。重型病人一般不能自行退热,如不予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腹水等而导致死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