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国际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5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所占规模及重要性来判断。因为“走出去”的大政策由国家有关部门掌握,具体产业、行业的相对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的“倾斜”力度。?其二是产业要素要求与中国要素禀赋特点的一致性。因为国家要素禀赋是优势产业得以立足的基本依托,在竞争性市场中,只有按照要素禀赋条件构建的产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Р其三是产业体制转型进程,尤其是微观体制转型进程。由于中国经济处在转型过程中,无论就国家宏观经济来说,还是就中国的微观经济或产业、行业而言,其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无疑与体制转型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按照上述三个指标,对于目前我国的优势产业,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判断。?第一个层次是大产业层次,即三次产业层次。分析表明,在三大产业中,我国的二产(制造业和建筑业,包括机械、家电、轻工、服装、纺织、对外工程承包等)优势最为明显。?其标志是:?相对规模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二产在三次产业中处于优势地位。Р【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产值构成变动比例(=(本年度该产业的总值—上年该次产业的总值)/上年该次产业的总值)衡量,1994年,第二次产业占48.5%,远大于第一次产业(占18.8%)和第三次产业(占32.7%);从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本年该次产业的总值/本年三次产业总值之和*100%)看,1996年,第一产业占20.4%,第二产业占49.5%,第三产业占30.1%;1997年,这个比例分别为18.7%、49.2%、32.1%;1999年,这个比例分别为11.8%、54.1%和34.1%,第二次产业在我国三次产业中的优势地位是无容置疑的。另一个方面,从三次产业对国内GDP增长的贡献(=本年该次产业的增长率/GDP的年增长率*100%) 看,1997年,第一产业为0.63%,第二产业为5.82%,第三产业为2.34%。“二产”创造的GDP增加值,高于其他两次产业】。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