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幻灯片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pt  |  页数:37 |  大小:12548KB

文档介绍
IMT):指胃肠道的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织肿瘤,包括GIST、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以及少见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脉管、脂肪源性肿瘤等。二、病理特点与生长方式胃肠道间质瘤依据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的比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GIST排列结构多样,除常见的交叉束状和弥漫片状排列外,可出现栅栏状、片巢状、花瓣样、器官样、血管外皮瘤样等。GIST间质可出现明显的出血、囊性变。GIST主要发生于胃肠道粘膜下层、肌壁层、浆膜下或胃肠道外。粘膜下型表现为肿瘤从粘膜下向腔内生长;肌壁间型表现为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突出;浆膜下型为肿瘤从浆膜下向腔外生长、突出,以宽基与管壁相连;胃肠道外型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壁以外的腹腔内其他部位(如肠系膜、网膜等)。GIST恶性多于良性,易发生血行和种植广泛转移,且良性有恶变倾向。GIST恶性指标:肿瘤侵润到邻近器官或有网膜、肠系膜、腹膜、肝脏、淋巴结及肺等处转移为恶性。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道>4cm为潜在恶性。三、临床表现 GIST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为50-60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黑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常因肿瘤出现坏死、溃破、出血或因为肿块压迫产生疼痛、消化道梗阻时才发现。发生于消化道外的间质瘤因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晚而一般呈现瘤体较大。四、影像表现(一)、X线1、瘤体自胃肠道壁向腔内外生长,腔内见充盈缺损,轮廓较规则,周围粘膜受压推移,部分出现粘膜破坏、溃疡形成。2、肿瘤发生于消化道外者,消化道管壁呈外压性改变,邻近结构受压推移,发生于小肠可见肠间距增宽。患者,M,45Y,发现右上腹包块就诊。胃体部充盈缺损,大小约6.4cm.患者男性,57岁,腹痛3月余。贲门外压性改变患者女性,61岁,黑便伴乏力9月,复发5天。十二指肠外压性改变,可见小龛影.患者,M,65Y,上腹部不适4天,呕血2天。胃底充盈缺损影,大小约5CM。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