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及可达性,仍是影响游客目的地选择的首要因素。空间距离游客到访率 250km 500km 1000km 25% 50% 75% 90% 到访率曲线累计到访率区位因素与距离择近,被认为是游客目的地选择的第一因素。一般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总会有距离感,这个距离包括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虽然旅游区位起源于空间引力模型,包括了客源区位和交通区位等, 揭示了城市居民外出旅游目的地选择或旅游区客源的地域分布特征。从 1950 年到 1980 年, Smith 、Gregory 等将引力模型引入旅游研究,并结合特定区域或景点进行实证分析; 1989 年张凌云将其引入我国, 1992 年保继刚以引力模型为工具,分析了北京市国内游客的地域分布。 1997 年吴必虎等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目的地选择,发现北京、上海、西安等特大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有 3个临界半径,分别是 250km 、500km 和1000km ,出行到访率随距离增加而呈现指数衰减,累计到访率随距离增加呈“吴曲线”升高的现象(图 2)。区位因素与距离择近原理:是指外国游客入境后以集散地为中心,距离越近、到访率越高,距离越远、到访率越低,到访率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现象。这是因为,空间距离总是阻力因素,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大其资金和时间花费会成比例增大, 因此,在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约束下,游客出行的距离不可能无限增大。 2005 年李琦、孙根年等提出了以交通客运量为依据的旅游区位指数计算公式,先后分析了我国各省区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与交通区位指数的关系,发现区位指数是影响入境游客到访率率的关键因素。 2010 年薛佳、孙根年分析了日本游客入境后空间分布,发现在长江沿线、黄河-陇海线两条轴线上,日本游客到访率从东向西呈现递减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图3.黄河-兰新线省区日本游客到访率图4.长江沿线省区日本游客的到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