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护理儿童外科三组***授课对象临床护士定科人员授课目的了解肠套叠的定义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掌握术前术后护理肠套叠的实物图定义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本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2~3:1。四季常见,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有关。另一点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小儿。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病因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也有人提出由于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失调引起套叠。遗传因素,近年来报道肠套叠有家族发病史。病理肠套叠的方向: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肠套叠发生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推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束使之不能自动退出,逆行套叠极少见。肠套叠的构成头部套入部颈部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