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在X线透视下经后外侧入路穿刺注入椎间盘内木瓜酶行髓核溶解术,这是微创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首例报道1975年日本Hijikata首次报道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盘切除术;1985年Onik设计自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1987年Choy首次报道激光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近年来,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也取得了一定疗效1987年Caliberr报道了经皮椎体成形技术,用于椎体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瘤、骨质疏松等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1993年Mack等首次报道胸腔镜技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进行了诊断性活检和椎旁脓肿引流术,随后进行了胸椎间盘手术1991年Obenchain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行前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微创脊柱外科的分类最初的X线定位下经皮穿刺技术(如髓核溶解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髓核溶解术等),这些方式均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随后发展而来的实时监测内窥镜辅助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椎间盘镜、胸腔镜、腹腔镜辅助下)概述x线定位经皮穿刺技术(Percutaneoussurgical?technique)最早始于60年代。包括经皮髓核溶解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髓核溶解术等。这些方式均主要用于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髓核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1964年,Smith首先报道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髓核溶解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胶原酶,效果明确。但由于可导致过敏、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因而其应用受到影响穿刺针在椎间盘的位置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PLD)1975年,Hijikata首先报道了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机制:将部分髓核切割、吸出、降低椎间盘压力。手术并非直视下而是在X线引导下进行,所以适应症较窄,只能是单纯性和急性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