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教育史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df  |  页数:4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修身是中心环节,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七、中庸(名词解释)①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所谓中庸即为人处世即无过也无不及,不偏不倚,版权所有:专属岚儿恰到好处。②中庸认为教育的本质与作用即“尊德性”与“道问学”。尊德性是道德的内省,道问学是对学、问、思、辨、行的概括。③中庸还对学习过程进行了阐述,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④中庸认为人性发展和完善有两条途径。一是诚明,即通过发掘人的内在本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二是明诚,即通过向外部的求知,以达到人内在本性的发扬。八、学记(既可以出名词解释,也可以出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①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②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全文1229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③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提出了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的原则。也提出了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④总之,对教育学基本问题都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⑤同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照本宣科、呆读死记、满堂灌、赶进度、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消化程度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批评。(二)简答/论述1、教育作用(1)对社会的作用: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②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对个人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教育制度:学制与学年(1)学制:《学记》提出了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2)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第一、三、五、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