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2 、因材施教案例两则(1 )对樊迟、颜回、仲弓、子贡、司马牛、子张等人问仁的不同解答“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颜渊》记载的内容,可以看到孔子针对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是如何进行教育的: 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四个学生,向老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问仁。孔子听了, 对这四个学生居然给出了四个深浅不一、截然不同的答案: 孔子按学生的才智高低进行不同的传授,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解答也深浅不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在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 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 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不够谦恭, 不能体谅别人, 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 要能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 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 平时生活严肃庄重, 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孔子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施教不同的教育内容,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2 )对子路和冉求问“闻斯行诸”的不同回答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求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3 、因材施教的效果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先进》) (二)启发诱导 1、学生须积极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