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布朗族体育研究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朗族的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布朗族的先民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获取保障生存所需要最低的物质生活资料。通过观察布朗族的饮食结构不难发现,布朗族人的食谱几乎包含了当地族人可以找到的任何能吃的食物,其中不乏南瓜秧、嫩树叶、蜘蛛、老鼠、蚁卵之类。我们可以认为这些饮食习惯是布朗族特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为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布朗族人凭借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的不亦乐乎的同时,布朗族人并没有放弃自身对精神娱乐活动的追求,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了布朗跤、打磨秋、打陀螺、布朗武术、布朗球运动、跑线、斗脚、短象脚鼓舞、长象脚鼓舞、蜂桶鼓舞等等众多的体育娱乐活动方式。在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依然坚持着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参考文献:[1] 方征.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科学研究之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8(9):53.[2] 杨霞.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1):96.[3] 姜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与弱竞技化研究—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 2012(11):685.[4] 徐玉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5] 崔国文,程斌.对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 2007(6):88.[6] 洪浩,胡继云.文化安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新视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6):54.[7] 安红燕,田志军.藏民生活中独具魅力的体育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7(3):92.[8] 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