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操作应该不作要求,当然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实验室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对其开放。另外,与其开设不受欢迎的实验课,不如让学生实习期间在检验科轮转一定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全面了解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又可以清楚临床标本的采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今后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的为临床医师的“疾病侦缉”工作服务。最后,关于授课方式,基于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所有理论课都以大课形式进行讲授。我系在胡丽华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其中对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多种尝试。首先我们部分打破了原有的按检验方式分配课程即生化、免疫微生物、临检和血液的模式,部分内容根据临床实用性重新进行了整合,例如和血液疾病相关的内容经过整合包括血常规、骨髓、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血栓与止血及与相关其他酶类���偷鞍�免疫球蛋白轻链�A硗庠袢『鲜实哪谌莶捎肞�和“����”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有一定的提高,但在课程考核时与为改革前成绩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后课程考核试卷加入了更多的临床应用能力的考核内容,这部分成绩不太理想。但最近在给外籍班的学生授课中得到启发,外籍学生不喜欢中国老师照着��煌�的讲,更喜欢讨论式授课,在讲尿常规一章时直接将病例以��问讲シ牛�染筒±�刑峁�的症状体征进行讨论、猜测,然后分批次给出几组检验报告,分别可以支持泌尿系感染、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结石等,然后讨论各组检验结果的主要差异,最后进行总结尿常规检验在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此次课的效果在考核中显示良好:虽然纯记忆性题目考的不十分理想,但临床应用型题却表现很好。也许在今后的中文班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个案的讨论和实验室数据的应用处理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门“实验室证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