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pdf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df  |  页数:7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成。1997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对1992年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6项指标调整为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7项指标。这两套评价体系都是企业经营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的巨大进步,但由于缺乏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以及标准行业划分太粗而大大降低了评价实践的适应性。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新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1999年底,财政部综合多方面意见初步形成了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由12 项计量指标构成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框架。1998年,增加了定性评价因素,使指标体系由原来的12项发展为38项。1999年,指标总数又精简为32项,并成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该评价体系又修订为28项。至此,我国初步建立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新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补充的是,2007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在最新出版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07))一书中,将标准值定为包含27个财务指标的数据,其中以“补充资料"形式提供5个指标数据。(2)学术界的观点: 与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相呼应,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许多业绩评价研究的新视角,总结如下: @EVA领域·EVA与MVA的结合。(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即经济增加值,MVA 是Market ValueAdded的缩写,即市场增加值) EVA评价的是企业在过去年度是否获得成功,而MVA关心企业前景的市场评估,透过经济增值观察企业的未来,这是MVA相对于EVA的主要优点。但MVA只适用于观察上市公司,并且由于受股票市场的影响太大,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过程必受影响,所以可以采取MVA与EVA相结合的办法。卢锐(2002年),郭志强(2005年)等人都曾就这方面做过研究。 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