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左右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更具有持久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在四年级左右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比孩子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灵。生活习惯:勤劳、讲卫生、讲礼貌、有爱心、能够体谅他人;学习习惯:爱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性格:坚强、勇敢、乐观、积极。▊方法三: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方法四: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家长的权威和毅力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在征得孩子统一的基础上,给孩子制定出一些“纪律”和“规则”。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是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比21天要更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面对孩子的耍赖、软磨硬泡等,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毅力,不要向孩子妥协。五、是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与小时候相比,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差异:1、在道德认识方面,由具体、肤浅的认识,向本质的认识过渡。2、在道德评价方面,由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向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过渡。▊方法一: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偏差1、预防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某种固定的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总受这种固定看法的影响。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孩子的行为。2、克服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就是以偏概全的意思。也就是说,由于孩子出现了某些缺点,就弥盖了孩子所有的优点,认为孩子“一无是处”;由于孩子有了某项优点,就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