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考核不合格的学徒,企业已经负担的培训费用由企业与院校共同承担。通过制度设计、利益分担、校企合作多种途径调动企业的参与热情。(三)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师傅、院校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共商共建,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为避免学校与企业“两张皮”“两个标准”,应该将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细化分解给企业和学校,并明确各阶段的考核方式。对于阶段考核不达标的学徒,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打破传统的“2+1”“4+1”学制,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学生在进入专业技能课学习时就可以按进度进入企业,在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实现教师随时下工厂,师傅随时进教室的灵活教学形式。(四)探索中小企业合作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其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探索合并相同或类似企业需求,以扩大用人规模,合作开发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在税收、政府补贴上向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倾斜。中小企业往往数量多、灵活性强、人才需求更强,如果在现代学徒制中能探索引进中小企业合作,在解决中小企业困境和增加就业上将会有显著的成效。结束语: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潮流与中国社会现状的一项教育改革,在近几年的试点实践中已取得瞩目的成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快校企合作、融通互惠,鼓励多渠道、多方面参与探索,在制度设计、模式建设、合作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对于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具深刻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臧志军.大規模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教通讯,2019(01).[2]李丽.从三轮试点到全面推广: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经验、问题与前瞻[J].职教论坛,2019(09).作者简介:杨苗苗(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