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的是一边倒的溢美之词,仿佛干预主义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最佳良方,罗斯福新政相当完美。由于没有坚持历史事物评价的批判性原则,还是显得主观、片面。有研究表明,由于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罗斯福新政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带来了不少副作用。在经济上,由于各项政府贷款与政府补贴的设立,以及大批公共工程的兴办,罗斯福新政大大增加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和国家内外债务的大幅增加,而联邦政府为了消化日益沉重的内外债务,又只能通过人为制造通货膨胀的办法来冲销债务,实际上是剥夺了中下层民众辛苦积累的微薄积蓄。在政治上,罗斯福新政大大扩充了联邦政府的官僚机构,有许多官僚机构的设立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最终形成了联邦政府臃肿膨胀、尾大不掉、人浮于事的局面,让美国的纳税人背负了极为沉重的税务负担。“新政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没有成功结束美国大萧条状态”,“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非新政)带来的经济繁荣才使大萧条彻底告终”。①可见,干预主义也会导致与决策者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的反效果,干预主义并不一定是比自由主义更恰当的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良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复原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语境,全面、客观地引用反映罗斯福新政的史料,通过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挑战罗斯福新政解释的主流话语,辩证地看待罗斯福新政,建构起批判性历史解释。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复原历史语境过程中,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提升核心素养。总之,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建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要让包括历史解释在内的诸素养落地,课堂教学是关键。历史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切实落实历史课程立德说母任务。愿大家一起努力!【作者简介】刘波,中学特级教师,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历史教师。【责任编辑:李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