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缺少其他阅读对象的介入,作文教学就生命意义过程(倾吐——对话~回应)来说是死板的、僵化的。学生的作文一直处于教师的权威评判之下,禁锢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作文失去了生命张力和创新价值。客观地说,教师作为知识与能力的先驱拥有者,评判对象是处于练习写作的初中学生,其权威地位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意识到理性霸权和教师权威在知识教育中的消极作用。当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文一直笼罩于教师权威评判之下,人的“趋光性”会使学生作文过程中考虑的不是真诚地表达自我,而是瞄准教师的评判特点来作文,以期获得肯定或者高分。如此作文,学生自然被动,更谈不上会有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当学生的作文脱离其蓬勃的生命活动,教师这个这个干巴巴的评判者也就导致了学生纯粹的文字技巧或文字游戏写作,哪里还会有我们所期待的富有创意的像生命一样生长的鲜活的作文呢?4、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对学生这个重要的作文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简单地把学生看作受教育的对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甚至也是教育者。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他们在交往中碰撞,在对话中博闻,在互相倾吐中共鸣,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热情,最能提升表达能力。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作文就是生命间的重要对话形式之一,这种对话,以文字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若有人读后不认同,就拿起笔来说不同的话;倘若有人觉得没把意思说清,就就拿起笔来补充几句;倘若有人觉得说得对,就说上几句感兴的话;倘若作者在对话后,觉得意犹未尽,就再拿起笔来这就是用笔说话、走向对话,这就是走向生命与生命真情交合的作文训练——学生如果沐浴在这条生命的对话之河里,情感涤显清澈、思想砥砺光芒、表达享受愉悦也就近在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