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贵州民族民间音乐进入中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芦笙音乐、苗族飞歌的节奏和立体音调,配器则加入了贵州苗族的特色乐器芒筒和不同管制芦笙。以充满激情的旋律,生动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汲取了当地群众流传的对歌、对舞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乐曲分为七个部分,营造了山寨的小伙子、姑娘们等欣喜若狂的欢乐所氛和喜气洋洋的心情。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通过对情境的描述和详细讲解,学生们很快就能体会到乐曲的魅力。再如,贵州歌舞音乐主要有汉、土家族傩舞音乐;苗族芦笙乐舞、踩鼓乐舞、大迁徙乐舞乐;侗、仡佬族踩堂舞乐;彝族的铃铛舞、酒礼舞乐及苗、侗、布依、水、土家等族的铜鼓舞乐等。例如,芦笙是贵州境内苗、侗、布依、水、瑶等民族都擅奏的一种民间乐器。芦笙乐舞尤以黔东南地区的最为丰富、独具特色。上世纪60年代,东丹甘创作的《春到苗岭》、杨昌树创作的《欢乐的苗寨》曾一度在贵州的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64年,杨昌树创作的芦笙、芒筒合奏曲《丰收的喜悦》获得成功,并由其亲自演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1981年东丹甘创作的《苗家地方花一样》在第一届“苗岭之声”音乐节上获优秀奖,并灌制唱片全国发行。近年来黔东南州、贵阳修文、花溪区、白云区的一些中小学也相继开设芦笙音乐课,为芦笙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开辟了一条较为广阔的科学之路。在此基础上,我也将芦笙舞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多了解这朵民族之花。总之,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中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学生既是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和创造者了,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当,途径科学,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就能活跃在音乐课堂中,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歌,爱听家乡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