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忽必烈“以儒治国”思想研究-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5009KB

文档介绍
,才算第一次亲临实战。其三十多年的早期生活,除狩猎外,可以说与战争无缘。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第三代帝子,通常会循着两条不同途径发展。最可能的第一条是堕落的,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成为典型的太保式人物。比较罕见的另一途径是向上的,善用其优越的环境,尽量接触学者及正人君子,充实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人格。忽必烈有一个贤良的好母亲,所接触的又都是一代贤士,他所循取的正是后一途径。因此,成吉思汗生活中缺少的部分,忽必烈则非常丰富,他之能够弥补成吉思汗的缺点,完成祖父遗留下来的未竟大业,其关键就在此。”②忽必烈出众的统治才华还体现在思想方面,尤其是对儒学和儒士的态度上,不同于蒙古前四汗,忽必烈是较为主动接触和学习汉地儒学的蒙古大汗。由于地处漠北草原,又受到金朝压制,蒙古经济文化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以征服和统治草原游牧部落为主要方法的蒙古人对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并不熟悉,更无法完全明了“儒为何物”、“儒士有何用”之类的问题。例如成吉思汗征召完全汉化且深通儒学的契丹人耶律楚材,是蒙古收罗的较早的儒士,然而成吉思汗只是把他当做佛门高僧弟子且擅长告天占卜之人,没有表明用儒士治天下的意思。太宗窝阔台时期,中原地区己被征服,耶律楚材因历事两朝而受到重用,在他建议下所设十路课税所收效甚大,面对运来的大批钱物,窝阔台汗惊喜之余又不清楚没离开他身边的耶律楚材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当遇官员犯贪赃罪他又质问耶律楚材:“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为好人,何故乃有此辈?”@宪宗蒙哥则对儒士、巫、医的区别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提出“儒家何如巫医”的疑问,尽管。(清)屠寄:《蒙兀儿史记》卷3《成吉思汗本纪》。北京:中国书店。1984。第40页。。李则芬:《元史新讲》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510页。。(明)宋濂:《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3462页。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