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考取了清华大学。说起这段苦难的经历,谭先生的爱人是这样说的:“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离开父母后他们会碰到很多困难,与其让小孩在以后面对困难时去思考如何做,还不如早点让孩子认识这些困难,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加轻松地挺过来。”Р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此,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磨难砺志教育是必须的,也是迫切之举。同时,我们也要像谭先生那样培训孩子的自食其力的能力。只有自立的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如果孩子没有最基本的自立能力,他一辈子只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成不了气候。因此,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最基本的。笔者的孩子今年六岁,以前在老家由她奶奶照看,衣服由她奶奶穿,脸由她奶奶洗,饭由她奶奶喂,自2009年从老家接到我们身边后,我们慢慢培养她独立自主的能力,并逐步给她施加生活压力,以前由她奶奶包办的日常生活,现在她全部都能自理了。其次,孩子要真正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如今的孩子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吃苦受累的精神和遭受挫折、挑战困难的勇气及承受外界压力、流言蜚语、忍辱负重的能力,试想今后怎么去做人做事,怎么去成就事业,怎么去挑起国家的大梁。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提倡“棍棒教育”,但适当的批评和打骂也无妨。可以想见,一个小孩连基本的批评或打骂都承受不了,这种小孩能干出什么大事业来吗?回答是否定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但疼爱也要有个度,不能适得其反,过分疼爱就是溺爱,其结果只能朝着父母预期相反的道路滑行。Р(三)深入推进素质工程教育,培养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成绩是怎么的更为重要。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或成败或幸福或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