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的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的完善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18]。杨扬(2010)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证[28]。王晖,郑宏涛(2010)指出政策性担保机构必须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内部控制体系[29]。张利胜Р(2010)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运行经验和创新,核心能力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在政策担保运行机制方面,张利胜、狄娜(2001)认为,政策性担保公司承Р担责任的实力来源于自身的资金规模与相应的补偿机制:资金规模规定了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信用程度,而补偿机制则决定了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因此,在政策性担保机构组建初始,就应当设计好资金补充和补偿机制[21]。陈乃醒(2004)基于对国内担保公司的运作经验考察,提出政府可根据担保公司代偿数额予以80%的风险补贴,这样既能够强化担保机构的预算约束,又能维持担保公司的正常运转[20]。付俊文、赵红(2006)基于中小企业违约导致担保机构发生代偿的情况,通过构建担保结构与合作银行的风险分担模型,对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进行了阐述,并研究了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担保比例、代偿率对最大担保规模的影响[44]。张卓琳(2005)分别从外部风险控制和内部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对担保机构风险控制与分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39]。殷志军(2011)通过建立有担保机构参与和无担保机构参与时银行的期望收益模型,对担保机构的信用增级机制进行了论述[40]。Р1.2.3?企业运行效率评价方法研究Р现代效率测量最早由 Farrell 于 1975 年开始研究,首次提出利用成本函数、生产函数、利润函数来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价,他认为,企业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资源配置效率,反映了企业在各个要素给定的价格和现有技术水平下,能够以最优的比例调用这些要素的水平和能力;另一个是技术效率,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