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占GDP 的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的。Р更有一些学者将影响经常账户的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梁斯、周丽华(2014)梁斯、周丽华,2014:《国民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失衡——兼论G20 国家的人口结构效应》,《上海金融》,2014年第10期:第8~16页。Р以G20 国家1980-2012 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系统广义钜估计方法(SYS-GM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用以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刘尧成和徐晓萍(2010)刘尧成、徐晓萍,2010:《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内外冲击因素——基于BQ 分解的实证研究》,《财经科学》,2010年1月总262期:第107~113页。Р利用Blanchard 和Quah 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 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 并且, 在样本期内, 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Р3.文献评述Р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目前关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原因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各方面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做出了解释,理论和方法既有大量可以借鉴的内容,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1)许多学者只从了一方面去研究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比如有些只注重了外部因素,有些只注重一国内部因素例如投资储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忽略了内外部因素本身的相互作用。2)有些文献的研究时间过早,2005年汇改后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过少,缺乏及时性。3)针对经常账户失衡问题,有些学者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的方式。然而随着经济问题的复杂化,局部Р分析的解释受到限制,“研究变量为内生变量而其他变量外生给定”的基本假设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成立。4)大部分文献在研究时注重对于原因的分析,对于经常账户差额本身变动的趋势分析等以及提出的关于经常账户失衡的相关对策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