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人”和陶渊明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这给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带来新乐趣,“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因南村与市街相近,也有朋友来看他,颜延之就是其中重要一位。《宋书.隐逸传》陶渊明本传记载了陶渊明与颜延之的一段逸事:Р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Р颜延之赠与陶渊明二万钱,陶渊明全部送去酒家,充作酒资。陶渊明不做推辞,接受赠与,可见陶渊明与颜延之关系相近非常。后来陶渊明离世,颜延之作《陶征士诔》,赞美陶渊明隐逸的行为与高洁的人格。可谓陶渊明的知音了。还有一些慕诗人隐士之名前来结交的人、一些州郡长官前来拜访举荐他出仕,陶渊明就尽量避开他们,“既绝州郡觐谒”(《晋书》陶氏本传),避不开的时候,就顺其自然。与这些文士的往来、交流,也产生了一些往来诗作:如《和刘柴桑》、《示周续之祖启谢景夷三郎》、《赠羊长吏》、《岁暮和张常侍》等,使陶渊明抱朴求真、随心自然的思想更加明晰。Р第四章陶渊明的“淳真”之美Р那么陶渊明坚守的究竟是什么呢?研习陶诗,我认为是对“淳真”的坚持与追求。萧统《陶渊明传》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陶渊明也曾于诗作中多次提及对“真”的向往:“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这些“真”,就是人最初的初心,“人之初,性本善”,最本性的所在,就是这世界和人性中最天然的、未经雕琢、未经渲染的本源。Р陶渊明的“淳真”,首先体现为陶渊明对诗词创作的求真:如陶渊明广富盛名的田园诗。Р陶渊明的田园诗,最具代表的就是他正式归隐其后第一年所作的,如《归园田居》五首、《酬刘柴桑》、《读山海经》十三首等,语言平淡、感情真挚;描写田园日常、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