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句是那样自然流畅,简直使人忘记了它是诗歌语言: 下句介词“与”和代词“之连用,仍一点都不觉得生涩,和散文一样清通流走。Р这首诗的语言几乎全运用了散文式的句法,运用了大量虚词,节奏上使用了日常口语的调子,没有一处能看到诗人的精心安排。诗人好象和我们在面对面地谈心交流,好象诗歌是从诗人的心坎上涓涓流出,语言宛如山涧清泉自在流淌,又如白云舒卷自如。语言是心灵的载体,陶诗语言的自然还是根源于他归依自然的洒脱。陶渊明不同于其他文人,他不追起功名利禄,不仅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屈服于世俗以文字博取名利。贺贻孙曾说:“陶靖节绝无名根”,他根本没有想过要以诗文博得世人得喝彩,所以他的心情和语言都没有必要去装饰。他写的只是真实地表现生命本身,所以当他的人性回到了清纯的大自然时,他也回到了语言的自然状态。Р在后来的文坛上,也有一些文人效仿陶渊明语言中的自然意趣,然而终没有人能达到他的境界。其中北宋的苏轼曾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并“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篇”,他对自己的和作相当自负,说“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可朱熹对苏轼和陶渊明的作品并不推许:“渊明诗所以为高,正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才高,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后人朱庭珍对此也有过深刻的论述:“渊明诗独绝千古,在于“自然”二字,……后人慕之,往往有心欲求自然,盖自然者,自然而然,本不明然而适然得之,非有心求其必然也。”⑨可见,陶渊明的自然是内在与外在的高度统一,是生命之真的自然流出,后人是不能靠苦思冥想而刻意追求得到的。Р参考文献:Р[1]白本松、华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Р[2]《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Р[3]丁成全《中国山水诗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Р[4]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