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的关联性。她认为,每个文本的外形都是用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汲取和转化。文本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总是处于和其他文本关系的网络中,而文本的意义也产生于和其他文本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但互文本(intertext)决不是由摘抄、剪贴和仿效等编辑而成的产物,从文本之网中抽出的语义成分总是超越此文本而指向其他前文本(pretext),这些前文本把现在的话语置于与它们不行分割地联系着的更大的社会历史文本之中。(蒋骁华,11018)Р 所谓互文,概括地说,是指两个或多个文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语言现象。较有代表性的有广狭义互文性和宏观、微观互文性。狭义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引用、典故和原型、拼贴、仿照等;广义互文性指任何文本与给予该文本意义的学问、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学问、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程锡麟,11016)即互文性延长到了社会文化语境中,文化内涵和学问结构也被融入到了文本间的相互关系中;宏观互文性指互性涉及到文本与文本间的体裁,文本与文本间的风格关系;微观互文性指文本中的词、词组和句子与其他文本中的词、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秦文华,2006)广义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对成语典故的理解与翻译有着主动的作用。互文性对翻译探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语言层面上的互文和文化层面上的互文。语言层面的互文往往比较直白和显见,它可以是干脆的话语引用,也可以是标示清晰的文献参考;它可以是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也可以是同一文本、甚至是同一文段内部的互文见义。与语言层面上的互文相比,文化层面上的互文显得间接和隐晦,这种互文一般会超出局部的文本,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传统、政治体制、历史渊源、价值取向、学问结构等联系起来,而成语典故的翻译正是属于这一层面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