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语言信号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伦理道德体系,借助头脑中已有知识和语篇中已提供信息对隐含信息进行推理,建立连贯关系,从而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欣赏语篇,并用恰当的译语传递原文。这需要译者在思维方式上进行调整或变通,根据上下文挖掘话语深层含义,判断句子内在逻辑关系,不能只停留于对语法和表面词义的理解。要考虑到语句之间在言外行为这个层面上的联系,对语言进行优化选择,实现原文的连贯功能。否则,译文会含糊,费解和误导。如:Therewasamenu,butitdidn'tmakeanydifference,everythingtastedthesame.You'dstandupattheendandwanttodie.(M.Lurie,ABeaconintheNight)直译:"你会最后站起来想去死。"这样的译文无法与前两句构成连贯,让人无法理解。所以通过分析语篇的语境和深层语义连贯结构,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译为:"你吃完后一站起身来就会感觉胀得要死。"总之,人类思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英汉语篇互译时,由于双方共有的某些知识,文化背景和现有语境,使语篇中有些连接意义不需要明示,这在语言形式上留下许多空白。这种言外功能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译者的个人推理和判断,这就是语篇连贯。译者应利用语用,语义,语境信息,不拘泥于原文中词语的表层意义和句子形态结构,从总体连贯和局部连贯的角度,理顺原文的语义关系和信息传递功能,增加译文的可接受性,使译文通顺流畅,质量得到整体提高。参考文献:[1]朱永生。郑立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朱永生.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M作者简介:王筑(1955-),女,贵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