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通过符号再现体对对象的把握。Р◊只有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可能是真实的或者“虚假”的。Р而想象的对象,则既不真实,又不虚假,因为这个对象被我们设想为“不存在于这个世 界之中”。Р【符合与像似之分】Р0?“似” (Seeming)是一个含混的术语。我们可以用皮尔斯的术语澄清之。Р◊ 首先,一个符号的再现体可以与其对象之间有理据性,这形成了两种“似”:Р& 符号再现体(能指)和符号对象可能有类似的感知品质。这就是像似性或者说第二性。 仑 符号再现体(能指)可能是符号对象的物理的结果。这就是指示性或者第二性。Р而通过再现体,解释者形成了解释项。解释项和符号对象之间,可以符合,也可以不符 合。Р仑 再现体与对象之间的像似,不一定表明解释项(所指)和事实之间的符合。Р【视觉与事实】Р◊所有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都必须采取某种特殊的视角Р仑一个外部物理对象在一个固定视角中的呈现,一定是有限的Р我们对于事实的确信,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过去的,对于未来的推测。Р仑这种推测的实质是:因为在过去的瞬间里,我对这个对象的不同侧面的经验都是统一的, 因此我在未来的瞬间对它的经验,也可以有一种统一。Р【视角与他人】Р仑 当我们通过一个有限的视角经验到对象时,我们实际上也假设,如果在“对面”有另一 个人的存在,那么ta在现在观察到的东西,一定与我移动到对面后能观察到的东西一 样。Р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对象的确信,是通过他人的经验来验证的:如果他人对这同一个 对象的经验和我们对他的经验能够产生某种“和谐”,那么我们就认为我们对这个对象 的经验是正确的。Р◊我们确信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因为我们意识到其他人也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 世界,并且观察着同一个世界。Р◊而这种交互主题式的经验,实际上必须依赖于符号表达:因为我们只有通过表达的中介, 才能接触到他人的经验。Р【可证文本的证实与证伪:充实与非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