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Р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Р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Р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Р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Р 6、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白居易的《琵琶行》)Р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РРР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Р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Р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Р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Р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Р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Р (五)、比较鉴赏: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Р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Р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Р Р (2)风格迥异:Р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Р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Р (六).作业:背诵《李凭箜篌引》Р 蔡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