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Р②从题图中条带分布可知,每图中10G个体中条带分布类型有2种,故对应的基因型为2种;据上述分析可知,10G个体为绿色植株,其中的基因型应为杂合子∶纯合子=2∶1,据图可知图1的比例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为待测样本数少(10个单株)所致;据图可知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Р(4)因黄色植株性状较为明显,故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在苗期即可筛选出杂交种中混有的自交种。Р答案:(1)23.3 不育起点温度越低,授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越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Р(2)РP ♀A×♂AР 低温条件Р收获F1种子(获得A水稻) P ♀A×♂HР 高温条件Р收获A植株所结种子(即为高产水稻)Р(3)①隐性 分离 ②2 图1 待测样本数少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Р(4)在苗期可筛选出杂交种中混有的自交种Р5.【解析】(1)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发酵处理中的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利用,进入植物细胞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РР(2)黑光灯传递的是物理信息;性信息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配,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种群密度。Р(3)该系统中的“设施养殖”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状况、社会需求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Р(4)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Р答案:(1)分解者 离子Р(2)物理 出生率Р(3)资源状况、社会需求Р(4)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